对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多学科融合促进肥胖的标准诊疗、规范诊疗_火狐游戏体育,平台app苹果|葡萄牙官方合作

火狐游戏体育:对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多学科融合促进肥胖的标准诊疗、规范诊疗

2024-04-29 01:45:50 来源:火狐体育平台app苹果 作者:火狐体育葡萄牙官方合作

  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慢慢的变成了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且肥胖患病率呈上涨的趋势。同时,肥胖症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严重影响国人健康,带来非常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然而,严格来讲,我国对于肥胖的诊疗从全国层面看还处于空白阶段。仅少数大的三甲医院有诊疗肥胖的专业团队,少数医院有通过减重手术诊疗肥胖的模式,全国层面上还没形成由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建立起来的肥胖诊疗体系。换言之,我国对肥胖的诊疗还没有完成由点到面的转变。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加强肥胖症的规范化诊疗,助力提升全人群的健康体重水平,3月1日,“中国肥胖大会沟通会暨中国肥胖联盟成立会”在北京召开。借此契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肥胖不仅是体重的问题,还涉及到相关的并发症,这就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解决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

  “目前,对于没有专门开设体重管理(减重)门诊的医院,患者可能会优先选择内分泌科等临床科室,由内分泌科进行基本评估之后转入其他科室。这其实是一种自由转诊的模式,很难从根本上处理问题,而我们所倡导的多学科融合模式能形成无缝连接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关注的不单单是患者的体重问题,更是整体的健康问题。”纪立农教授说。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肥胖问题的聚焦,药物和手术等临床手段不断革新,为肥胖多学科深层次地融合的体重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近几年,减重药物的开发有了很大进步。这些药物都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验证安全有效并成功上市,在临床实践中也看到了很好的减重效果。一些药物上市后还开展了长期的心血管保护研究及安全性研究。

  2023年,“减肥神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成功出圈,成为糖尿病以及减重市场的“当红炸子鸡”。“GLP-1受体激动剂因为减重效果明显优于既往减重药物,并且研究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人群,包括肥胖人群中能够更好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很多患者都会主动到医院寻求这种药物医治,同时,临床医生也很愿意使用这类药物帮助适合应用的患者改善体重。”纪立农教授说。

  GLP-1受体激动剂已然成为医药市场的“宠儿”,预计2030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而从国内市场看,2022年司美格鲁肽占据中国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超40%的市场占有率。随着更多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上市,预计2030年中国该类药物的市场规模将超600亿元。

  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众多药企争相加码布局。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已有超100款GLP-1受体激动剂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国内药企布局减肥适应症的产品也已超越20个。

  “不过,目前国内只有两个GLP-1受体激动剂得到批准用于体重管理。大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已经被批准用来医治糖尿病,但是还没获得减重的适应症。”纪立农教授表示,也就是说,官方批准的适应症是用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但有更多的肥胖患者有减重需求。对此,一些医院也会通过超适应症用药的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后,为需要且合适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

  以司美格鲁肽为例,目前国家批准1毫克的司美格鲁肽用来医治糖尿病的适应症,但是临床医生也会在获得医院批准的情况下,通过超适应症的途径,将1毫克甚至更高剂量的司美格鲁肽用于肥胖患者的减重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有很多消费者会通过个人的渠道去购买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对此,纪立农教授强调,肥胖诊疗包括对减重适应症的确定是一个医学问题,其中不仅包括疗效的问题,还有安全性的问题,必须在医疗机构开展。比如,一些患者在使用了GLP-1受体激动剂之后,会出现很严重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需要规范化处理;一些患者需要减重手术,整个手术中的管理都是医学问题。

  “所以我们大家都希望任何有减重需求,特别是一定要通过医学减重管理体重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咨询和评估,开展正规的减重治疗。”纪立农教授指出,预计今年可能有减重效果更强,专门用于减重的药物在中国获批。比如替尔泊肽、2.4毫克的司美格鲁肽,以及国内的玛仕度肽等。

  由于肥胖患者会有很多肥胖相关并发症,因此可能涉及多个学科,患者通常有不同的病程、不同的肥胖程度,不同的合并症,所以大多需要多学科共同治疗,接受长期甚至终身管理。

  2021年,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的倡导下多学科专家联合发起了首届中国肥胖大会。通过学术探讨与学科交叉,推动肥胖领域临床实践、学术研究、专业教育、疾病防治。

  依托两届中国肥胖大会的成果,减重与代谢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心血管内科、代谢生物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肥胖相关的专业机构、公益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媒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肥胖联盟,这是中国肥胖防治工作的重要平台。

  据纪立农教授介绍,中国肥胖联盟的使命是通过多学科的联合和社会广泛参与,开展肥胖的“防”和“治”。其中肥胖的“防”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在公众层面,通过大众健康和健康素养培养,预防肥胖和控制体重。另一方面,通过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和融合,促进肥胖的标准诊疗或规范诊疗,让真正一定要通过医学手段减重改善健康的肥胖患者,得到规范的诊疗和管理,最终改善他们的健康。

  中国肥胖联盟所推动的肥胖多学科融合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为患者提供精准化、全方位、高质量的体重管理方案,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定制精准的减重方案,科学规范地使用手术、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这也是目前国际流行的现代化诊疗模式,通常能收到较好的减重效果。

  从患者层面来看,“如果没做好充分的心理上的准备,是不能长时间坚持的。这就使得前期的治疗半途而废。”纪立农教授表示,很多人的减重动机是单纯体重的改变和体型的改变,这样动机驱使下的减重往往不长久。因为他们在获得一定减重成效之后,很多人会停药,如果生活小习惯又无显著的改善,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肯定会反弹。

  在纪立农教授看来,减重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总体是促进身体的健康,而非仅仅是对于形体的改善和体重本身的改善。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