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游戏体育: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第十七期学员招生简章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增补培训基地的名单,经过严格审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顺利获批成为北京地区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培训基地。本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仅增补4家该培训基地,北京友谊医院是北京市唯一一家获批单位。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彭晖、副主任医师孙志军分别获聘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基地(器械植入)”培训导师。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专家沟通,2021年(第十七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学员招生工作现在开始启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1.培训基地培训:培训为一年期全脱产式培训(教学内容:基础培训教程),学员在培训期间不得承担原单位的工作、会议、授课、出国访问等任务;

  2.全国集中理论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将集中组织线上或线下形式理论培训。培训情况将作为该学员考核的部分成绩记录在案。

  1.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且《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具有3年以上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4.已开展相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县级医疗机构中,作为第一/二助手操作过相关技术的心内科医生。

  2.报名方式:登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中“培训登录”栏目(首次报名须先注册)。按规定程序如实填写、提交学员信息,完成网上报名。

  1.学员登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注册并完善“培训申请”中的相关信息,上传本人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凡属军队医院学员无医师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可由所属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文件并加盖公章);

  2.下载并打印《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招生报名表》,该表经所执业医疗机构审核盖章后扫描上传至报名系统中,完成此次报名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将对学员报名材料进行审核,择优录取。学员可于2021年12月31日起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进行查询。

  各培训基地于2021年12月31日起通知被录取的学员到指定培训基地报到,2022年1月2日起可正式开始培训(基地也可根据本基地实际情况通知学员具体报到时间)。

  学员通过一年培训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将组织对学员进行考核评定。考核包括:学员在基地培训表现、参加理论学习情况、实际手术操作情况以及全国理论考核情况。综合上述情况,医院管理研究所将学员最终考核成绩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信息网进行公布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李虹伟教授的大力支持下,起搏电生理团队于2018年组建。经过三年持续努力,起搏电生理团队在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方面保持着快速发展。2019年,北京友谊医院CIED(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总量跃居至北京市前列,团队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

  希浦系统起搏技术是近年来起搏领域最为瞩目新技术之一,该技术可为患者提供具有生理性的希氏束及左束支区域起搏方式,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加生理的起搏治疗效果。友谊医院起搏电生理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希浦系统起搏新技术的中心和团队,2018年开始常规开展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不仅发表了希浦系统起搏疗法相关SCI论文,还参与希浦系统起搏国内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是国内该技术的成熟中心之一。

  为具有高危猝死风险的适应征患者提供猝死预防治疗,尤其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三年来,友谊医院起搏团队已累计为50余例高危心脏猝死患者植入ICD,挽救了患者生命。此外,团队在ICD植入术后的随访和康复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细致的随访管理。

  团队现在已成熟开展针对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方案,在超声指导下的心脏再同步优化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外,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与CRT结合所衍生的LOT-CRT和HOT-CRT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起搏电生理学者和心脏中心研究的热门领域,代表心力衰竭起搏治疗未来新的发展方向,友谊医院起搏电生理团队在该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友谊医院起搏电生理团队是北京市较早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中心之一,主任医师彭晖及副主任医师孙志军也是较早获得植入医师认证的专家,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独立术者。无导线起搏器没有传统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及囊袋,减少相关感染风险及相关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起搏治疗方式。

  在彭晖及孙志军的带领下,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在京津冀地区率先开展晕厥/心脏性猝死防治特色门诊,近两年已经完成近百例ICM植入。目前,团队不仅成为了国内具备ICM植入技术带教资质的几家中心之一,植入例数也位居国内前十。

  此外,团队在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在与神经内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培训基地负责人、导师,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等,担任《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编委。

  一直从事心脏起搏电生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于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有猝死危险患者的起搏器、除颤器等植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消融术)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等论文数十篇。参与《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等书籍的翻译和编写。承担两项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项目。入选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未来之星”人才培养计划。并于George Institute/Australia接受临床研究培训。

  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培训基地秘书、导师,任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第一届学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

  擅长心律失常诊治,尤其在晕厥与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CRT、ICD等植入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以及房颤、房扑、室速、室早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方面有独到见解。参编/参译专业著作6部,如:《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第一版和第二版、《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疾病)第8版》、《瓣膜性心脏病》等专业著作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