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游戏体育:百色市人民医院:桂西首例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合并房颤“一站

  近日,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运用目前国际最新的心腔内超声(ICE)导管结合Carto三维标测系统,成功完成桂西首例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合并房颤“一站式”射频消融术(房颤环肺静脉隔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口仅仅2mm,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术后患者原有的心脏杂音完全消失,提示狭窄完全解除,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术后3天康复出院。

  患者为55岁中老年女性,因严重“心衰”经当地治疗效果欠佳转入百色市人民医院治疗,入住CCU病房,主诉“胸闷、气喘1年余,再发加重10余天”。入院时患者情况不佳,心衰重,全身湿冷,心源性休克,心脏杂音明显,房颤心律并极快心室率。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增厚,二尖瓣叶冗长,瓣尖收缩期向室间隔运动,呈“SAM”征,致左室流出道狭窄,余各瓣叶纤细,活动良好,左室流出道血流SPV=2.4m/s,MPG=8mmHg。主动脉瓣上血流SPV=1.5 m/s,提示室间隔增厚28(mm),左室流出道狭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经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华勇副教授、廖驰林副教授、梁东副教授、农树雄主治医师等综合研究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麻醉科的配合下农树雄主治医师、何凤珍医师经股静脉完成了微创的射频消融术。

  手术历经三个小时,过程顺利。首先经ICE指导下零射线直视下房间隔穿刺,减少射线对患者及医护人员损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房间隔穿刺的成功以及最低限度的并发症出现;其次结合CARTO三维标测系统行高效环肺静脉隔离;最后,经标测心脏传导系统,避开心脏正常传导系统后行ICE指导下肥厚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术前心腔内超声测量患者室间隔厚度为28.6mm(正常为8-11mm),主动脉瓣流速V=291.7cm/s,压差为100mmHg。经消融后,心腔内超声复测患者室间隔厚度为14mm,主动脉瓣流速V=62.6cm/s,压差下降至1mHg,原有的心脏杂音完全消失,提示狭窄完全解除。术后第二天患者自觉胸闷症状消失,运动耐量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十分理想。

  图 6 术后腔内心腔超声提示经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主动脉瓣上下压差由术前100mmHg降至1mmHg,提示梗阻解除。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遗传性疾病,全球发生率约为0.2%,相对少见,其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占2/3,其以流出道梗阻为特点,尤其是合并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差,猝死率高,目前主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但药物治疗对左室流出道梗阻的 HCM 患者并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特殊的治疗方法包括双心室起搏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以及手术部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双心室起搏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疗效不确切,仍存争议,外科部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创伤大,手术损伤心脏传导束风险大。近年来兴起的ICE指导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因高效、安全、微创、疗效理想而迅速在临床中开展,是个十分理想的新选择。

  近年来,心腔内三维超声技术(ICE)是国际心内介入领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它在心内导管介入的基础上,把腔内超声探头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结合心腔内三维标测技术对于用于复杂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得以在手术中清晰观察心脏内的特殊结构,实时监测心脏情况,零射线指导下房间隔穿刺,心脏解剖异常或变异患者的实时解剖定位,消融术中监测和第一时间发现不良并发症。

  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下的三维射频消融术可实时获得心腔内解剖结构、精确指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心腔内超声还能实时监测术中腔内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心房内微血栓形成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并实现介入手术的“零射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电生理,极大地提高了电生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随着该项技术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的成功应用及普及,将治愈桂西地区更多的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